张德阳2


张德阳,男,1987年01月出生,中共党员,2016年09月参加工作,教龄8年,副教授,现任公共基础教学部主任职务,曾获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十佳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获得的主要奖项有:山东省教育教书技术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山东省辅导员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活动月“成长体验”团体心理辅导大赛三等奖、济宁市2023年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有:主持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库项目1项,主持济宁市社科规划重点课题1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号召下,2016年9月,张德阳投身职业院校开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思政课教师再到一名教育管理者,每一次角色的转换意味着不同的职责与使命,但不变的是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他厚植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的育人情怀,坚持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勤勤恳恳,锐意进取,努力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等方面守正创新,成果累累,效果显著。8年来,他用一盏名灯,点亮千万盏灯,启迪了无数职教学子的心,用锐意进取的开拓者精神,不断探索适应职业院校的育人新模式,生动诠释了新时代职教战线青年教师队伍的责任和担当。

一、言传身教,用心灵点亮心灵

张德阳老师刚入职时是一名心理老师,那是一个整天与痛苦、迷茫、抑郁等消极情绪打交道的职业,一个治愈心灵、呵护成长的职业,几年里他目睹过一个又一个青春的舞者在生活的艰难中痛苦挣扎,也见证着他们凤凰涅槃,重新找回自我的力量。心理咨询工作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需要的是热心、考验的是耐心、修炼的是爱心。在交流中,他始终秉持用心去倾听,用爱去陪伴,用智慧去引导的信念,努力分析学生困惑和疑虑,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克服苦难与挫折勇敢前行。在他眼里,职教学生虽然有时会在学业上遇到困难,但他们同样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在学生眼里,他不仅仅是一个老师,更是一个朋友、一个倾听者,一个筑梦人。有一次,一名大一女生哭着来到张德阳的咨询室,原因很简单,宿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宿舍的人嚷着要把她赶出宿舍,还下了最后通牒,这位女生没有办法,甚至站在了楼顶之上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所幸她选择了来到咨询室。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心理咨询,她重新恢复了自信,宿舍几个人也成了很好的姐妹,周围的人都说她像变了一个人。像这样的事情在过去的几年的日日夜夜里,或者在咨询室、或者在上课的课下、或者在手机QQ、微信上时有发生,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总让他牵肠挂肚。多年来,他帮助过的学生时常发来信息,汇报他们的近况,虽然他们已经步入社会,但是学生始终把他当成那个“一语点破梦中人”的心灵导师。看见学生们从迷茫变得坚定,从畏惧走向自信,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他由衷的感到欣慰,这是老师最大的幸福。

任职心理老师期间,他还推动三校区心理咨询场所建设,建设咨询室、团体心理辅导室等咨询场所8间,购置专业心理测评设备。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心理中心管理、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制度性文件20余项,构建起“院校—系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工作体系,心理工作规范性大大提升。成功组织开展历年新生心理普测、学生全员普测和疫情心理测试,成功举办历年心理健康活动月,并在省教育厅心理活动月项目评选中连续2年获得省级表彰,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根铸魂,用信仰传递信仰

2020年,是张德阳从教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通过学院中层干部竞聘,他开始主持公共基础部的工作,工作需要他也成了一名思政课教师。他深知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始终把思政课当成塑造灵魂、培育信仰的圣地,他坚信,唯有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信仰,方能为学生们的人生旅途点亮明灯,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地前行。因此在每一堂思政课的讲授中,他都倾尽全力,力求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生动实践巧妙地融合其中,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地分析,引导学生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思政课的课堂中,他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发表见解,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更多的火花,让信仰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此外,他还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刻感受信仰的力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信仰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具有坚定信仰、勇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同时,作为一名部门负责人,他带领全体思政课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的各项要求,推进思政课改革、守正创新,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主持制定思政课教师津贴、教师评价考核、课程建设方案等制度性文件,课程开设符合上级有关要求,多措并举开展教师招聘,思政课教师队伍比例符合国家要求,教师2021年获评“济宁市优秀思政课教师”荣誉称号。推动成立了思政教学部,学院思政课建设迈入新台阶。

三、守正创新,用智慧启迪智慧

在张德阳老师的教育生涯中,创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始终熠熠生辉。他坚信创新是推动教育前行的强大动力,因此无论是在心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中,他都以改革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激发教育教学的活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他始终坚守着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挑战,勇于尝试新方法。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念,使得他在学院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许多“第一次”的成就,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风采和担当。

他始终致力于契合职业院校和地方特色的公共课改革创新,多年来,立足济宁红色文化、儒家传统文化独特优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展探索,发表论文十余篇。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他提出的“双基·双线”德育模式,将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线上线下双向融合,多元共进,立体化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结成果在山东省辅导员论坛中荣获二等奖,获得了同行们的广泛认可。

在劳动教育方面,他提出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职业学院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将职业实践教育与学生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构建的劳动教育评价模式和线上课程在学生劳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库。

在生命教育方面,他主张将儒家生死观融入学生生命价值教育中,并利用曲阜本地得天独厚的实践教育资源开展学生生命教育,并以此为主题立项济宁市重点课题,所得成果荣获济宁市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奖。除此之外,他还主持构建了线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将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

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他主持“党建+”项目,通过传统文化育人三大工程着力推动文化育人工作走深走实。一是“思政树人”,实施红色文化浸润工程,通过红色电影展播、红色歌曲传唱、红色故事宣讲、红色诗歌诵读、红色校园熏陶、红色基地实践等课内外活动推动思政课转型升级。二是“以文化人”,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在重要节日节点通过云端平台面向三校区师生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讲座,解读传统节日内涵与现代价值,并结合民俗体验、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推动传统节日文化校园振兴。三是“以体育人”,实施传统体育推广工程,以健身气功“六字诀”“八段锦”为重点推动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深入推进“四个一”传统体育推广工程,体现传统体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同时,着力推动成立“国学研修班”,开展两学期的国学教育讲座,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成立“芝兰琴社”古琴研习班,发动教师每周为古琴爱好学生授课,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育人价值逐步凸显。

同时,他致力于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主持在线精品资源课程建设,撰写智慧教育论文,组织策划的虚拟仿真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被多家省级媒体转载。

 总之,张德阳老师作为一个默默奋斗于职教战线的普通教师代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积极践行新时代职教教师的责任担当,做到爱心树威信,细心找问题、耐心解难题,关心促交流,暖心去心结,真心换真情,真情唤真心,勤勤恳恳、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做良心事,做实在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