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男,1975 年2月出生,群众,1999年 9月参加工作,教龄 25 年,副教授,现任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书画艺术专业任课教师,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有:“师德标兵”“先进个人”“学会先进个人”,获得的主要奖项有:山东省第五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有:高校书法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高校硬笔书法逆向思维创新运用研究、基于医养健康发展背景下的书法养生研究。
张剑始终工作在教学一线,主要承担了篆书技法、隶书技法、楷书技法、草书技法、毕业创作、中国书法史等工作。他热爱自己的职业,始终心存敬畏,从不敢懈怠,在廿载从教路上,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实践中,张剑一直在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力量,如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协同发展,以便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这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精辟论述,只有使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着眼于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教育不仅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教学的理想境界。鉴于以上的认识,张剑在书画艺术专业课堂教学上,一直立足学生思想、学习、产出三个方面,探索三位一体教学法。
一、以学生思想为前提,注重“工匠精神”培养
书法艺术决然少不了一种“工匠精神”,尤其对当代书法创作而言,这种“工匠精神”更是不可或缺的的财富,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
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对待每一笔每一画都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和精神。在书法创作中,这种精神体现在对每一个笔画的用力、速度、角度、力度等方面都要经过精心的考量和细致的调整,力求达到最佳的效果。张剑在指导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培养这种“工匠精神”。
首先,他培养学生要有耐心和恒心,不断地练习和钻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其次,他培养学生要有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精神,对待每一次练习都要认真对待,不马虎,不敷衍。
再次,他培养学生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勇气,不拘泥于传统,敢于突破,敢于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风格,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具个性和魅力。
在当代社会,书法艺术正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欣赏书法,而要想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中他经常用王羲之“池水尽墨”的故事来鼓励学生,用孙虔礼“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著名论断来指导学生,用苏东坡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的诗歌形式比状这种“工匠精神”。思想的高度决定了实践的水平,通过不断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书法学习中必须要具备的“工匠精神”,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主动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在技法训练中,他把“工匠精神”和小楷这一书法技法基本功练习结合起来,每周要求学生挑选出进步较快、较为满意的小楷作业在教室张贴展示,督促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锱铢必较的“工匠精神”落在实处。
总之,张剑的教学是以学生思想为前提,注重“工匠精神”培养。张剑在教学实践中期望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技术,更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真正领悟书法的精髓,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传承者。
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注重学习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要避免教师一言堂,就必须让学生多实践、动手、动口、动脑。张剑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多方要求的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课堂练习中逐步体会、感悟,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特别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他更是让学生多练习多实践。
在当今教育领域,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并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剑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了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他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他注重学生的课堂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动手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培养实际动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口则是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口头表达,学生提高了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动脑是指学生要进行思维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培养学生动脑,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他能利用多媒体并结合书法最新发展前沿,示范演示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学中,他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每周都要开展针对书法作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师作为组织者,以学生为中心,拓展他们的思维。
综上所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并注重学习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剑在课堂教学中避免教师一言堂,让学生多实践、动手、动口、动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以学生产出为导向,注重岗位能力培养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因此,张剑的教学注重以学生产出为导向,注重岗位能力培养。学生产出为导向意味着教育不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建设者,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张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以及岗位适应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围绕学生毕业产出要求进行教学安排,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角色转换,立足毕业后教学岗位要求,运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登台授课能力。
总的来说,张剑课堂教学注重的以学生产出为导向,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学生能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大赛并能获奖入展,是学生学习成果产出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组成部分,所以每个学期张剑会安排固定负责人积极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大赛,并做好记录统计,所以学生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教育领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这需要逐步培养,整体训练,长期坚持,方能最终取得成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张剑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关键在于他能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达到最佳状态,成为一门艺术。
在这漫长的教育征程中,张剑不仅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位引路人,一位启蒙者。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让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他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栋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的学生们走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他的教育事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她用自己的热爱和执着,为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25个春秋,张剑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播种了一片教育的绿洲,让学生们在这里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春华秋实。他的教育事业如同一棵大树,庇荫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让他们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张剑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