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生于1987年,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从教以来,一直扎根在教学的第一线,担任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工作。获得2022年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24年5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在这五彩缤纷、酸甜苦辣的三尺讲台上,作为一名为学生们服务的思政课老师,工作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只是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看着学生们的成长变化,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她一直在这条道路上践行着自己的誓言,用高尚的师德不断完善自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我们的灵魂。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地成长。师德中爱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爱学生才会认真备课,上课;只有爱学生,才会有责任心,事业心;只有爱学生,才会抛开一切名利;只有爱学生,才会理解他们。教师的使命在于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用心灵,用人格魅力去接触学生,用爱唤起学生的自信、自尊。她常想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当用自己的良知去履行这一神圣的使命一一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她在学生面前就是一杆言行一致的标尺,一面表里一致的透镜。
教学上,力争上游,无私奉献,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她在工作中默默奉献,因爱而舍,因勤而舍,爱的是自己认准的事业,勤的是自己找准的坐标,而舍的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她教学思想端正,工作态度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备好每一节课,她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钻研教材,吃透每一个知识点,查阅大量的资料,通过“知书”明确教学中需要收集的各种资料,以作为对所讲内容的有益辅助或补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容易消化和理解。教案、课件、讲义每一样都认真准备,在教案中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环节,使教授过程条理化,规范化,避免内容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同时通过对教案的编写,起到对教学活动的审查作用,有利于发现问题,并补充或修正。每学期都能按要求认真制定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注意尽到一个教师应有的职责。在课堂上,她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精美的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轻松,学得快乐。课外对学习压力大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提升他们的信心。
她一直以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把爱融入教育中的老师不能称为好老师。她的师德准则是:捧出一颗心,献出全部情,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教育学生,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用师爱激发学生成人、成材。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胜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她教育教学工作中,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对于班里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发言的同学,为了帮助他练习胆量,她课上经常提问他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使他渐渐融入班级的大家庭中。
只有共鸣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和创造。所以在新课改的研究中她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融入于日常的教学,力争创建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坚定学生的学习意志,进而形成积极地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她集编、导、演于一身,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体验式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而使教与学形成共鸣,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行为上,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是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来影响学生,教师的一切行为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以身作则,不令则行。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的人,是一个值得可信的人,是一个可敬的人。你的言谈举止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强调师德不是强调理论说教,更重要的是要塑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她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讲脏话,她带头使用文明用语。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她首先做到及时批改每一份作业和试卷。有时为保证尽早将作业反馈给学生,连夜批改,经常工作到深夜。学生接到批完的作业,惊讶之余更感动,还有哪一个不去认真订正呢?
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教学。面对多元文化和社会对教育的冲击,面对学生日趋复杂的思想和多样的心理,仅靠对学生的关爱和靠时间、汗水的付出,是难以为继的。她深深地懂得,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奉献,更体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提高业务水平,是她从教以来不懈的追求。对一个思政教师而言,政治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技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努力丰富自我的阅读,丰盈自我的内心世界,才能拥有高远的认知和健全的人格。同时,勤学苦练,坚持阅读逐步构成了她大气、睿智、平和的教师气息,增加了教学的魅力。
为了避免专业学习上的惰性,她把工作中的每一个要求、每一个任务都作为了自我学习的压力,把完成任务的过程转变成专题学习的阶段,把每一个培训都作为自我学习的宝贵机会,比如:她会用学校组织公开课的机会,给自我提高标准,挑战自我,受到了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人们都说:若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而她却力求教会学生挖水。为此,她从未间断过自我学习,自我充电,自我加压,并珍惜每一个学习、听课的机会。
有人说,“教师的形象是蜡烛,为学生奉献出所有的光和热;教师的性格是燃烧,为学生宁愿牺牲自己;教师的欢乐是奉献,为学生耗尽了满腔热血。”从教以来,她一直以红烛精神点燃着自己心中的誓言,在教育这片真诚的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回首来时路,自己洒下的不仅有汗水还有泪水,她一路走来,一路收获。